公司新闻
灯光闪烁,车水马龙,城市夜景仿佛一片不夜天。在这些光彩背后,潜藏着不可忽视的安全夜间出行,车行人安全是否保障?新修订的城市照明标准提出了哪些建议?今天,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探究竟。
随着车辆和行人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,对城市照明亮度的要求也随之提升。新标准(GB 50034-2019)调整了照度等级标准,根据不同道路等级和使用性质,设定了更高的照度要求。
道路类型 | 旧标准照度(lx) | 新标准照度(lx) |
---|---|---|
城市主干道 | 8-12 | 12-16 |
次干道 | 6-8 | 8-12 |
支路 | 4-6 | 6-8 |
居民道路 | 2-4 | 4-6 |
人行道 | 2-3 | 3-5 |
除了照度等级,新标准还对光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旨在减少眩光等不良影响。
1. 限制眩光:规定了眩光等级限值,避免强光对驾驶员和行人视线造成干扰。
2. 控制光色:规范了光源色温,使夜间光线颜色更加舒适,减少对视觉的疲劳。
3. 减少光污染:要求合理控制光源亮度和光谱分布,减少对夜间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干扰。
提升照明亮度和规范光环境质量,直接利好城市交通安全。
1. 提高车行人识别度:充足的照明让司机和行人更早、更清晰地识别彼此,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。
2. 增强道路感知力:良好的光线环境让司机和行人能够准确判断道路状况,及时发现潜在危险。
3. 降低犯罪率:明亮的街道环境对犯罪分子具有威慑作用,降低了夜间违法犯罪发生的概率。
城市照明不仅关乎安全,也影响着城市景观。新标准在保障亮度的也提出了景观照明要求。
1. 突出城市特色:鼓励利用照明手法凸显城市地标和建筑物,打造独特的城市风貌。
2. 强调可持续性:提倡采用节能环保的光源,减少城市能耗,保护生态环境。
3. 融入智能化:建议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,根据不同时段和需求自动调整照明亮度。
新标准的实施,对城市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1. 强化监督管理:要求城市管理部门加强对照明设施的验收、监督和维护,确保照明标准的贯彻落实。
2. 鼓励社会参与:鼓励公众参与城市照明规划和建设,收集民意、提升满意度。
3. 提升运营效率:采用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,提高设施运行效率,节约管理成本。
各位朋友,对于城市照明标准的大革新,您有什么看法?新标准的实施,对您夜间出行安全和城市景观有什么期待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观点。